[筆記] 指數化投資十大原則
最近看了清流君的影片 【指數化投資】十大原則,必定遵守。盲目存ETF終將賠錢! ,覺得這對新手投資人太重要了,整理了筆記。許多人都知道,長期持有市場指數(例如 ETF)可以帶來豐厚的報酬。例如, 台股 50(0050)自 2003 年成立以來,總報酬率已超過 500%,年化報酬率接近 10% 。即使經歷了 2008 年金融海嘯、高通膨升息等重大事件,市場依然展現出亮眼的表現。指數化投資的最終目的,就是為了獲得市場給予我們的合理報酬。然而,要成功達成這個目標,有十個關鍵原則是您必須確實遵守的: 一、 成本優先 (Cost) 投資成本是長期報酬率最大的無形殺手 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William Sharpe 在 1991 年曾提出,在不考慮費用的情況下,所有主動和被動投資人的平均報酬一定等於市場報酬。但一旦考慮費用,由於主動投資人通常需要支付更高的選股和擇時成本,他們的平均報酬就必然會輸給被動的指數化投資人。 這差距有多大?假設市場年化報酬是 6%,若您每年多支付 2% 的成本,經過 25 年,您的投資總額可能會從 $43 萬美元(若無額外成本)減少到 $26 萬美元。這區區 2% 的成本,等於讓您的投資生涯多經歷了一次大跌四成的股災,總金額中約 $17 萬美元直接蒸發。因此,選擇低成本的投資工具至關重要。 二、 只承擔有報酬補償的市場風險 (Compensated Market Risk) 每一檔股票都面臨兩種風險: 市場風險 (影響全面,例如金融海嘯,誰都躲不掉)和 個股風險 (個別公司獨有的風險,容易造成股價大起大落,並侵蝕您的市場報酬)。 為了確實賺取市場報酬,我們必須讓個股風險被完全抵消。最簡單的做法是透過分散投資,例如購買市值型 ETF(如 VTI),買下接近一萬家公司的股票。此時,個股風險會趨近於零,剩下的就是您承擔市場波動所應得的 市場報酬 。 三、 不選股 (Don't Pick Stocks) 許多理財新手喜歡專注研究個股,認為親自研究就能控制風險。但這是一種錯覺,常常將「熟悉」與「安全」混為一談。實際上, 能控制風險的是您如何建構投資組合 。 絕大多數的選股策略很難贏過市場平均。根據研究,全球股市的總財富是由少數前 1.3% 表現最出色的公司所創造出來的。其他六成以上的公司,甚至會讓投資人賠錢,報酬不如現金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