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理財] 淺談 「超越現狀:對生命週期投資建議的批判性評估」Beyond the Status Quo: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Lifecycle Investment Advice
投資理財新觀點:為什麼「一生持有股票」可能比傳統建議更好? 在理財書籍或銀行理專的建議中,我們常聽到一個熟悉的公式:年輕人應該多買股票,隨著年紀增長要逐步增加債券比例,讓資產「更穩健」。這種做法被稱為 生命周期投資策略(Lifecycle Investing) ,也是許多目標日期基金(Target-Date Funds, TDF)的基礎。 不過,最新研究《Beyond the Status Quo: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Lifecycle Investment Advice》提出顛覆性的見解—— 或許我們應該一輩子都以股票為核心 。 研究重點:傳統建議可能低估股票的長期優勢 傳統的股票-債券配置假設有盲點: 並非一定要隨年齡被動降低風險。 全股票策略可能更佳: 若一生維持「全球分散」的股票部位(例如約 33% 國內 + 67% 國際)而不配置債券, 退休財富、消費能力、可傳承資產 皆優於傳統股債組合。 社會總體效益可觀: 若全美廣泛採用,提升的退休福祉規模可達「兆美元」級別。 核心配置 全球分散全股票 重點優勢 更高長期期望報酬 最大挑戰 短期波動與心理承受 傳統 vs 全股票策略比較 項目 傳統生命周期投資 全股票策略(例:33% 國內 + 67% 國際) 投資標的 股票 + 債券,隨年齡調整 股票為主、全球分散,不配置債券 退休財富 中等 更高,長期增長更明顯 退休消費能力 較穩定但偏低 穩定且更高 可傳承資產 普通 較多 心理壓力 較小(波動低) 較大(波動高)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