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其他] 費斯汀格法則:人生的90%,其實掌握在自己手上

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時刻?早上出門遇到下雨,鞋子和褲腳全濕,結果心情瞬間崩壞,接下來一整天都覺得「今天真是倒楣」。又或者回家時孩子沒寫功課,你一氣之下大聲斥責,最後親子關係氣氛僵掉,自己也覺得後悔。

這些經驗其實都呼應一個心理學上的重要概念——費斯汀格法則(Festinger’s Law)

什麼是費斯汀格法則?

生活中 10% 的事情取決於發生在你身上的事,而另外 90% 則取決於你對事情的反應。

換句話說,真正影響我們生活品質的,不是事件本身,而是我們如何回應它。

生活中的三個例子

1. 孩子不寫功課

孩子回家後玩手機、不寫功課。若你立刻怒斥,場面可能迅速升溫,孩子頂嘴、氣氛緊張,最後雙方都不愉快。反之,如果你先冷靜,說:「我們先約 20 分鐘,把功課寫完再玩,好不好?」通常更容易獲得合作。

2. 配偶忘了某件事

另一半忘記帶東西或沒把垃圾丟到外面。直接抱怨或用責怪口吻,常讓對方防備、反擊或心情低落;用邀請式語句(例如:「我們來一起做這件事比較快」)可以把對話導向解決而不是攻擊。

3. 上班碰到不順

通勤塞車、重要會議出包,若把情緒帶回家,會影響與家人的互動。學會在下班路上用深呼吸或短暫放空,能切斷負面情緒的延伸。

把法則變成習慣:具體可操作的方法

  1. 三秒停頓法: 當感覺情緒要爆發時,默數三秒再說話,避免衝動反應。
  2. 情境重寫: 在腦中排練兩種回應,選擇建設性回應。
  3. 聚焦可控: 不要糾結無法改變的事,把力氣用在能掌握的行動。
  4. 情緒替換: 用幽默或正面語句取代憤怒,例如孩子打翻水杯時說「哇,這是你的科學實驗嗎?」
  5. 關係優先: 先維護人際關係,再處理事情本身。
  6. 每日感恩: 每天寫下一件小小的感謝,培養正面心態。

快速應用場景

  • 孩子沒寫功課 → 「我們先約個時間完成,寫完一起吃點心。」
  • 配偶忘了某件事 → 「沒關係,我們現在一起做比較快。」
  • 上班遇到壞事 → 「先深呼吸三次,回家再慢慢處理。」

結語

費斯汀格法則提醒我們:事情本身往往只是那短短的 10%,剩下的 90% 由我們的反應構成。當你開始練習停頓、重寫情境、優先維護關係,生活的質感會慢慢改變。

下次遇到不順心,試著問自己:「我要讓這件事毀掉我和家人的一天嗎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