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9月, 2025的文章

[國小][國中] 玩遊戲、練打字,無痛學會英打、盲打! (適合 小學生/國中生 的打字練習網站推薦)

圖片
你是否常常要打報告、做作業、寫作文,卻發現: 打字速度好像有點慢耶…… 別擔心,今天讓你可以在玩遊戲的過程中,就可以無痛成為一位打字高手,讓你之後上課、做報告、寫文章都能又快又準! ⏱ 開始之前,先測測你的打字速度 在開始練習之前,先來測一測「你現在打多快」: 英文打字檢測: 可使用 typing.com 的一分鐘英文打字測驗 中文打字檢測: 可以試試 typing.tw 網站 🖐 正確姿勢與指法很重要! 雙手食指先放在 F、J 鍵 (上面有小凸點),這是打字的標準起手位置。 其他手指自然擺放, 盡量不要看鍵盤打字 (這叫做盲打)。 每隻手指都有自己的 “負責區”,從 home row → top row → bottom row → shift keys 與 symbols(標點符號),慢慢練起。 Home row 是 ASDFGHJKL:”  中間那排 top row 是 QWERTYUIOP[]  上面那排 bottom row 是 ZXCVBNM<>?  下面那排 shift keys 是 練習打大小寫切換 symbols 是 各種標點符號 🎮 玩遊戲、練打字 的英打網站推薦 kidztype 🇹🇼 玩遊戲、練打字 的中打網站推薦 打字Game 花蓮縣打字練習網 📅 打字計畫總整理 時間分配 練習內容 每天 10–15 分鐘 測試速度,了解起點 第一週 熟悉正確姿勢與指法(每一列都練) 第二週 搭配遊戲練速度,過程更有趣 第三週 挑戰盲打+聽力練習,提升英文能力 持續練習 中文盲打也要一起練,輸入更全面 🌟 結語 打字,是每個同學都能學會又感受到成就的小技能。每天花一點點時間練習,一個月後你就會發現:「哇,我打字好快、好準!」。更棒的是,這技能會一路陪伴你,國高中、大學、工作都用得到。

[其他] 費斯汀格法則:人生的90%,其實掌握在自己手上

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時刻?早上出門遇到下雨,鞋子和褲腳全濕,結果心情瞬間崩壞,接下來一整天都覺得「今天真是倒楣」。又或者回家時孩子沒寫功課,你一氣之下大聲斥責,最後親子關係氣氛僵掉,自己也覺得後悔。 這些經驗其實都呼應一個心理學上的重要概念—— 費斯汀格法則(Festinger’s Law) 。 什麼是費斯汀格法則? 生活中 10% 的事情取決於發生在你身上的事,而另外 90% 則取決於你對事情的反應。 換句話說,真正影響我們生活品質的,不是事件本身,而是我們如何回應它。 生活中的三個例子 1. 孩子不寫功課 孩子回家後玩手機、不寫功課。若你立刻怒斥,場面可能迅速升溫,孩子頂嘴、氣氛緊張,最後雙方都不愉快。反之,如果你先冷靜,說:「我們先約 20 分鐘,把功課寫完再玩,好不好?」通常更容易獲得合作。 2. 配偶忘了某件事 另一半忘記帶東西或沒把垃圾丟到外面。直接抱怨或用責怪口吻,常讓對方防備、反擊或心情低落;用邀請式語句(例如:「我們來一起做這件事比較快」)可以把對話導向解決而不是攻擊。 3. 上班碰到不順 通勤塞車、重要會議出包,若把情緒帶回家,會影響與家人的互動。學會在下班路上用深呼吸或短暫放空,能切斷負面情緒的延伸。 把法則變成習慣:具體可操作的方法 三秒停頓法:  當感覺情緒要爆發時,默數三秒再說話,避免衝動反應。 情境重寫:  在腦中排練兩種回應,選擇建設性回應。 聚焦可控:  不要糾結無法改變的事,把力氣用在能掌握的行動。 情緒替換:  用幽默或正面語句取代憤怒,例如孩子打翻水杯時說「哇,這是你的科學實驗嗎?」 關係優先:  先維護人際關係,再處理事情本身。 每日感恩:  每天寫下一件小小的感謝,培養正面心態。 快速應用場景 孩子沒寫功課 → 「我們先約個時間完成,寫完一起吃點心。」 配偶忘了某件事 → 「沒關係,我們現在一起做比較快。」 上班遇到壞事 → 「先深呼吸三次,回家再慢慢處理。」 結語 費斯汀格法則提醒我們:事情本身往往只是那短短的 10%,剩下的 90% 由我們的反應構成。當你開始練習停頓、重寫情境、優先維護關係,生活的質感會慢慢改變。 下次遇到不順心,試著問自己:「我要讓這件事毀掉我和家人的一天嗎?」

[理財] 淺談 「超越現狀:對生命週期投資建議的批判性評估」Beyond the Status Quo: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Lifecycle Investment Advice

投資理財新觀點:為什麼「一生持有股票」可能比傳統建議更好? 在理財書籍或銀行理專的建議中,我們常聽到一個熟悉的公式:年輕人應該多買股票,隨著年紀增長要逐步增加債券比例,讓資產「更穩健」。這種做法被稱為 生命周期投資策略(Lifecycle Investing) ,也是許多目標日期基金(Target-Date Funds, TDF)的基礎。 不過,最新研究《Beyond the Status Quo: A Critical Assessment of Lifecycle Investment Advice》提出顛覆性的見解—— 或許我們應該一輩子都以股票為核心 。 研究重點:傳統建議可能低估股票的長期優勢 傳統的股票-債券配置假設有盲點: 並非一定要隨年齡被動降低風險。 全股票策略可能更佳: 若一生維持「全球分散」的股票部位(例如約 33% 國內 + 67% 國際)而不配置債券, 退休財富、消費能力、可傳承資產 皆優於傳統股債組合。 社會總體效益可觀: 若全美廣泛採用,提升的退休福祉規模可達「兆美元」級別。 核心配置 全球分散全股票 重點優勢 更高長期期望報酬 最大挑戰 短期波動與心理承受 傳統 vs 全股票策略比較 項目 傳統生命周期投資 全股票策略(例:33% 國內 + 67% 國際) 投資標的 股票 + 債券,隨年齡調整 股票為主、全球分散,不配置債券 退休財富 中等 更高,長期增長更明顯 退休消費能力 較穩定但偏低 穩定且更高 可傳承資產 普通 較多 心理壓力 較小(波動低) 較大(波動高)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