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家印象中,日本是一個非常講究秩序的國家,從排隊買東西、搭車,到垃圾分類、遵守交通規則都非常嚴謹。但你有沒有注意過一件奇妙的事?
雖然地鐵站裡常會宣導「搭乘電動手扶梯請排成兩列、不要走動」,但實際上,大多數日本人還是靠左站成一列,右側留給趕時間的人行走。這樣的現象,在東京、橫濱、埼玉等地非常常見。
既然政府都這麼宣導了,為什麼大家卻好像「不理會」呢?
一、根深蒂固的習慣文化:默契比公告有力量
事實上,日本各地長年以來早就形成了特有的「電扶梯文化」:
-
東京、關東地區:靠左站,右邊讓人走
-
大阪、關西地區:靠右站,左邊讓人走
這種默契存在了幾十年,已經變成一種「社會潛規則」,大家自然而然就照做,幾乎是下意識的動作,根本不會去管廣播或看標語。
二、「怕造成困擾」的心理遠大於「守公告」
日本人非常重視「不要造成他人困擾(迷惑)」,甚至比單純遵守規定還要重要。
站在電扶梯的「走道區」不動,反而會讓後方急著趕車或上班的人不方便,這會讓人感到尷尬或內疚。因此,多數人寧可配合大家靠一側排隊,也不想成為「礙事的人」。
三、強大的從眾心理與社會壓力
當所有人都靠左排,你如果站在右邊不動,就顯得格外突兀,容易被側目或非語言暗示排擠。
這就是日本社會一貫的「高度一致性」。為了不違和、也為了順應環境,人們會選擇做出「社會認同」的行為,而不是單看「正確」或「合法」。
四、宣導沒有強制力,配套措施不足
雖然日本交通單位已經多次推行「兩列站、禁止行走」的運動,也設立看板或播音提醒,但:
-
並沒有強制執行或罰則
-
幾乎沒有現場人員引導或糾正
-
扶梯設計本身還是留出了可通行的寬度
這些都讓大眾覺得「反正大家都還是這樣做」,導致習慣難以改變。
✅ 結語:日本人不是不守規則,而是遵守了「社會的默契」
這件事其實更反映出日本社會的集體思維:與其「跟著政府口號」,不如「配合大家的做法」。他們所遵守的,其實是一種深植人心的「社會秩序」,而不是貼在牆上的新規則。